中国经济展望:疫后重启,追踪经济复苏

我们预计,随着中国取消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在政府促增长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望在2023年实现反弹。近期刚刚闭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中国公布的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相比2022年3%的增速,这一目标也释放出经济复苏信号。

本土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本土消费疲弱,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明显拖累(参见图1),而今年,我们预计本土消费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在1月的经济展望报告中,我们已经指出,中国家庭储蓄在过去两年大幅上升,反映出大量被压抑的需求等待释放。同时,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到提振消费是2023年的重中之重。

从近期的经济数据中,已经可以看到居民消费初步反弹的迹象。例如,消费者情绪自2022年12月以来已经初步回升(参见图2),此前在疫情和大范围封城措施的影响下,消费者情绪曾在2022年4月大幅下挫。

1GDP增长的贡献:消费拖累2022年经济增幅
2: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2212月持续回升
资料来源:CEIC,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CEIC,国家统计局
 

服务业率先反弹

然而,在本土消费整体稳步恢复的同时,也存在复苏不均衡的问题——服务消费的修复速度超过非必需消费品,如家庭零售消费品和乘用车。

采购经理人指数(简称“PMI”)(参见图3)显示,今年1月和2月经济活动急剧增加。特别是在解除旅游限制后,国内和出境旅游业务显著反弹。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1],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4%。其中,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0%,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80.7%。

消费持续回暖有赖于就业和收入的增长

就业市场的发展、收入增长以及有关就业保障和政府支持举措的市场情绪,将继续左右消费复苏的力度。

2023年1月的失业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正逐步企稳。今年1月,青年人失业率已经自2022年7月的高位(20%)回落至17%,主要城市的整体失业率也已从2022年5月峰值(6.9%)降至5.8%(参见图4)。

尽管劳动力市场已经展现积极迹象,但就业和可支配收入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参见图5),尤其是当前制造业面临海外需求和投资放缓的背景下。

今年,全国人大强调要增加城乡收入,这意味着当局可能考虑通过减税或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来提振消费,同时,政府还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以推动就业持续增长。

3服务业PMI指数:2023年大幅反弹
4失业率:开始企稳,特别是大城市
资料来源:CEIC
资料来源:CEIC,国家统计局
 

物价下跌催生更积极的货币政策

消费者物价指数(简称“CPI”)通货膨胀率(简称“通胀率”)从1月的2.1%降至2月的1%(参见图6)。虽然春节假期可能对月度数据造成影响,但食品价格下跌,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下跌,有助于大幅降低整体通胀水平。不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物价水平(即核心通胀)也略有降低,反映出消费者对多数商品的需求仍然疲软。

至于出厂价格,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外部需求疲软,生产价格指数自2022年10月以来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并且这一趋势可能会贯穿2023年。

我们预计,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善以及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收入企稳,CPI通胀水平将在年内逐渐回升。此外,旨在稳增长的更积极的货币政策也有助于重振消费需求。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5个基点,而两天前,央行刚刚宣布通过中期借贷工具提高银行体系流动性。

由于CPI通胀率远低于政府今年3%的目标,我们预计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持续到2023年底,为经济增长和物价平稳提供支持。

5可支配收入增长:远低于疫前水平
6CPI通胀:消费者物价水平波动反映需求依然疲软
资料来源:CEIC,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CEIC,国家统计局
 

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

除了消费需求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是拖累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政府工作报告》[2]指出,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增长构成的系统性风险,并强调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必要性。去年底,监管当局出台了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为开发商提供资金,并提振住房需求。地方政府还在此基础上推行更多措施来刺激需求,如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和放宽购房限制等。

在多项举措的支持下,房地产销售和房价趋于稳定(参见图7)。政府数据显示,2023年1月,新房价格结束了16个月的跌势,环比微增0.1%,释放企稳信号[3],二手房价格的跌幅也有所收窄。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的数据显示,中国Top 100房企1月和2月的累计销售额同比增幅提高至-11.6%,其中2月的销售额同比增幅达15%。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开始回升。然而,尽管房地产市场初现稳定迹象,复苏的步伐仍然缓慢且不均衡。

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已经降低,但由于政府仍对行业的过度杠杆问题仍持谨慎态度,房地产行业的信贷融资可能继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房地产销售的复苏也取决于更广泛的消费者信心的修复情况。总体而言,如果缺乏额外的政策支持,今年房地产行业可能仅会温和复苏,无法成为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制造业信心强劲,但或受累于外部需求放缓

1月和2月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经济活动水平和新增出口订单数量都在回升。然而,我们认为,受外部需求疲软、科技行业增长放缓以及对2023年下半年发达市场经济衰退的忧虑的影响,今年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长可能有所放缓。

自2022年10月以来,中国的出口增长已经持续收缩(参见图8)。此外,挥之不去的地缘政治逆风可能会限制其他国家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并降低海外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特别是在科技领域。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将对高科技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和数字化等核心制造业提供政策支持,此举有望部分抵消外部需求疲软的负面影响。

7中国平均房价年均增长(%):初现复苏迹象
8中国出口总额:自202210月持续收缩
资料来源:CEIC,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CEIC,海关总署
 

基础设施投资或更具针对性

对于基础设施,中国政府的政策主旨在于减少低效项目。此外,与去年相比(3%的预算赤字目标和人民币3.8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限额),2023年的财政赤字目标仅略有扩大。由于土地销售收入减少以及地方政府债违约导致融资渠道萎缩,地方政府也面临一定的财政压力。这些因素可能会促使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时,更聚焦战略领域,而非为拉动经济增长进行广泛投资。

结论

“5%左右”的GDP增长、外部需求疲软以及财政赤字的小幅扩张都表明本土消费有望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驱动力。一些早期指标显示,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已经回暖,随着就业改善和收入提高,非必需消费品支出、消费者物价水平以及住房需求均有望逐步修复。在外部需求可能放缓、地缘政治风险抬升的当下,提振本土消费对于降低经济风险至关重要,同时也契合中国“双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http://www.chinatax.gov.cn/eng/c101269/c5183822/content.html

[2]https://npcobserve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3/2023-Government-Work-Report.pdf

[3]The Standard,2023年2月17日。https://www.thestandard.com.hk/section-news/section/2/249894/China’s-home-prices-steady-after-stimu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