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增长到经济韧性

      今年初,全球经济前景的重心从生活成本危机,转变为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特别是在欧洲大陆)感到担忧。这种观点反映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将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

      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需要进一步压缩需求以抑制高(核心)通货膨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复苏的缓慢步伐也加大了全球的不确定因素。同时,经常会有人在辩论中提到:中国经济韧性到底有多强?

      中国是否正在走上一个更慢的潜在增长轨迹?结构性因素表明,中国未来不太可能维持过去二十年平均8%的实际GDP增长率。首先,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和更为成熟,增长自然会放缓。此外,中国正在失去一些以前的优势,比如大量的劳动力和低廉的生产成本。

      因此,与其增大生产要素的投入,中国更有可能依赖于生产力的提升和更好的生产要素组合来推动增长。

      但中国经济复苏是否步履蹒跚?

      近几个月的大多数经济指标,包括零售和工业生产(分别在八月为+4.6%和+4.5%)都显示出健康的增长。出口的收缩速度持续放缓(八月为-8.8%,相比七月的-14.3%),而采购经理人指数从七月的49.3上升到八月的49.7。总体而言,经济活动显示出稳定的迹象,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来重振房地产行业并吸引更多投资。

      因此,可以说中国经济具有韧性吗?这是目前公众辩论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经济韧性这个概念。

如何定义经济韧性?

      经济韧性意味着一个经济体如何预见、准备和从外部冲击中恢复(甚至避免它们)。

      从经济韧性的角度来看,经济数据和法规的变化是根据它们是否增加韧性或减少脆弱性来看的,而不是根据它们是否有助于或抵消经济增长。

      GDP增长与经济韧性确实相关且相辅相成。举例来说,更快的经济增长有助于通过改善财政状况来增强经济韧性。但将GDP增长和经济韧性等同是不准确的,因为一个国家即使在增长缓慢的时期,依然可以具有很强的经济韧性。

      经济韧性以多项举措为基础。包括扩大国家经济基础的措施、引入宏观审慎措施以及加强财政纪律等。其他包括制度化的措施以应对和减轻外部冲击。

      鉴于这一事实,一些有助于提高经济韧性的方案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增长与脆弱性之间的平衡体现了许多政策选择。例如,增加资本账户的开放性将有助于发展更广泛和更深入的资本市场,但是于此同时会增加金融和货币风险。

      同样,降低中国高度负债的房地产行业的杠杆,虽然会提高经济韧性,但也会暂时抑制建筑活动。另外,一些措施并不涉及增长与脆弱性的选择,比如降低监管壁垒、提高监管质量和确定性,以及其他产品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对韧性有贡献的因素都会在GDP计算中体现,例如收入分配与环境污染。

评估中国的经济韧性

      近期的证据有助于突显中国经济的韧性。例如,在COVID-19大流行三年期间,中国通过其庞大的国内消费基础,转而发展更本土化的生产网络。贸易数字化的增加和生产网络向终端消费者的延伸也都是中国工业基础高度韧性的明证。

      虽然不同的韧性指数使用的评测因素不同,会导致韧性指数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性。例如,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其减少碳排放来显著提高其经济韧性。并且有积极的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迅速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的海上风电在2022年新增了约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世界上第一个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力涡轮机,位于福建的一个海上风电场,于今年7月19日接入国家电网。这一成就体现了中国努力减碳并有望在未来几年提高其整体经济韧性。

      经济韧性和可持续增长是长期的国家目标。经济表现的周期性波动不应与韧性混为一谈。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中国正在从过去依赖于事后措施(例如,逆周期财政刺激)转向更加关注事前措施(例如,财政整合和财政纪律)。

      在保险方面,韧性是指社会能够迅速从外部冲击(如台风或地震)中恢复的能力。这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暴露于不同自然灾害的程度)、早期预警系统(即将来临的台风的警报)、风险减缓措施(健全的建筑规范)以及强有力的灾后响应(重建工作)。这同样适用于经济韧性。

作者是Peak Reinsurance Company的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观点不一定反映China Daily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