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冠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寿险、重疾险及报销型医疗险的理赔风险

摘要

  • 最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对死亡率的影响弱于此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如阿尔法、德尔塔和早期奥密克戎毒株。
  • 新冠疫情后遗症可能推高短期和长期重疾险承保的心血管疾病、肾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 过去三年,严格的社交距离规定、频繁的封城措施和入院前的新冠病毒检测令中国医疗健康设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我们预计2023年的医疗报销费用将大幅增加。

市场概况

2022年12月12日,中国政府更新了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正式终结“清零”政策。随着疫情防控措施取消,全国范围内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快速传播。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23年3月18日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哨点医院的新冠病毒阳性率在2022年12月底触及峰值(参见图1)。这种“快速达峰”的局面导致退烧药短缺,并令诊所和医院在短期内不堪重负。

图1: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2023年3月18日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过去三年,中国是全球范围内疫情防控措施最为严格和防控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最后一批与新冠疫情“共存”的国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提供了学习海外经验的机会,行业对疫情前、疫情期间和疫情后的医疗健康设施利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囊括了长新冠和阿尔法、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影响。此外,海外政府网站以及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精算机构也公布了充足的死亡率统计数据,并发布承保经验研究。

截至2023年3月中旬,取消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感染潮已基本过去。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医疗健康设施的利用率正逐步恢复正常。我们尚未留意中国有任何爆发新一波感染的迹象。

寿险

北美精算师协会研究中心(SOA Research Institute)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按年龄群组统计了2020年第二季度到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团体定期寿险的超额死亡率(参见表1)。可以看到,2021年第三季度在美国广泛流行的德尔塔毒株导致超额死亡率显著上升。

表1:按年龄群组分列的超额死亡率
资料来源:团体寿险新冠疫情死亡率调查报告,2022年8月,北美精算师协会研究中心。
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例如,另一项研究显示,自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2021年7月至10月),美国住院患者的总体死亡率明显升高,而在奥密克戎晚期毒株流行期间,死亡率则显著降低(与德尔塔或奥密克戎早期变异毒株流行期间相比,粗死亡率降低了62%)。[i]

图2:新冠疫情期间全部住院患者、因感染新冠疫情住院患者、非因感染新冠疫情住院患者和非新冠疫情期间住院患者的粗死亡风险,美国,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
资料来源: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变异毒株流行期间因感染新冠疫情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美国(Mortality Risk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Primarily for COVID-19 During the Omicron and Delta Variant Pandemic Periods – United States),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参见尾注i。
奥密克戎晚期毒株,即中国取消疫情防控措施后中国居民感染的主要毒株,导致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有助于减轻中国医疗体系的负担。尽管如此,我们注意到,中国的医疗健康体系在人均医疗健康专业人士数量或人均ICU床位等基础设施方面仍落后于美国。

在疫苗接种方面,大多数中国人口接种的是灭活疫苗,而美国主要依赖感染保护效力更强的mRNA疫苗。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关于美国团体寿险的研究中提及的总体超额死亡率包括新冠疫苗可广泛接种前的一段时间(首个新冠疫情疫苗紧急使用授权于2020年12月获得批准)。而中国在2022年12月取消“清零”政策前,已有约90%人口接种了疫苗。

重疾险

肺癌

在2023年1月8日之前,中国政府虽将新冠疫情归类为乙类传染病,但须参照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管理。[ii]过去三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中国内地居民一直将新冠疫情视作一种可能引发难以预知的长期后遗症的严重疾病。在取消严格的防疫措施后,最近的感染潮期间,大多数患者虽然只有上呼吸道不适、发烧、咳嗽或是肺炎等轻微症状,但许多人因担心肺部受损都会选择进行肺部CT检查。甚至在这波疫情结束后,内地居民对于肺部CT检查的需求只增不减,一些体检机构为了满足此类需求还在大力推广疫后体检套餐。

在新冠疫情爆发前,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尤其是女性)已经呈上升态势。一个主要原因是使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LDCT”)进行肺癌筛查在中国越来越普及。疫情结束后,随着CT检查的新增需求增加,我们预计2023年女性肺癌发病率将进一步上升。

有研究分析了当LDCT筛查率为100%时,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肺癌发病率。这项调查的对象包括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22,351名无症状患者。通过测试筛查比例的不同增量水平,我们可以合理地估计肺癌理赔的新增成本。[iii]

表2:按年龄和性别分列的肺结节检出率
资料来源:见尾注iii。
 

心血管疾病

《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总结了新冠疫情对长期心血管风险的影响。这篇论文基于新冠检测阳性群组与历史数据(疫情前人群)的12个月随访风险比。[iv]主要结论如表3所示。新冠疫情阳性群组包括162,690名在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1月15日期间新冠检测呈阳性的患者。历史对照组则包括2017年(疫情前)的6,461,205名患者。表3展示了新冠检测阳性群组相比对照组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对风险。

表3:与历史对照组相比,急性新冠感染后复合心血管发病风险的亚组分析
资料来源:见尾注iv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尚不清楚上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难以评估这些心血管疾病是否符合重疾险产品的定义。考虑到中国的重疾险产品一般涵盖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病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我们在这里选择参照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也就是说新冠患者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比为1.60。

还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研究只涵盖了德尔塔变异毒株流行前的一段时间,而德尔塔毒株出现之前的新冠病毒毒株的症状要更严重。此外,住院患者和重症患者(ICU)的风险比更高,而非住院患者的风险比则接近1。因此,随着新冠病毒继续变异为更温和的毒株,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新冠疫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会更小。

报销型医疗险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取消后的感染潮结束,中国的社会经济活动正逐步恢复正常。参考美国整体住院率数据,我们预计中国投保人群的住院率将回落至疫情前水平。老年人的住院率可能会高于疫情前水平,主要因为新冠疫情可能对其整体健康状况带来负面影响,且老年人在感染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合病症。

不过,我们应当将长新冠成本视作医疗健康成本的一部分,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高,以及过度使用LDCT筛查推高肺癌治疗成本。

新冠患者康复后也仍然需要医疗护理。例如,一项研究表明,新冠检测阳性群组的医疗健康设施利用率有所提高(参见图3),其中,亚裔美国人的率比比率(简称“RRR”)明显更高[v]。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包括所有住院、门诊、虚拟医疗健康和急诊服务的使用。

图3:新冠检测阳性群组与阴性群组对医疗健康设施的利用率比较
资料来源:见尾注v
 

结论

中国选择与新冠病毒共存必然需要承担相应的代价,对中国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而言,“共存”的影响尤其显著。由于取消疫情防控措施后的感染潮导致中国的医疗体系在短时间内不堪重负,我们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的寿险理赔规模可能最多激增30%。另一方面,鉴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我们预计未来两到三年死亡率可能会持续小幅攀升。以其他国家为例,在首轮新冠感染潮过去三年后,美国和英国的死亡率至今尚未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研究表明,新冠疫情会损伤心血管系统和推高肺癌筛查率,因此在重疾险方面,我们预计疫情会导致肺癌、心脏病、中风、心肌病、肾衰竭和置入下腔静脉过滤器的理赔规模将有所增加。

过去三年,严格的社交距离要求抑制了部分非必需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这其中,有些服务因疫情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有些服务需求只是因疫情延迟,随着社会经济重启有关需求将逐步恢复。同时,因此,对于报销型医疗险,我们预计在需求反弹和长新冠的共同影响下,理赔规模相比2020至2022年将增加10-30%。

参考资料

[i]Adjei S, Hong K, Molinari NM, Bull-Otterson L, Ajani UA, Gundlapalli AV, Harris AM, Hsu J, Kadri SS, Starnes J, Yeoman K, Boehmer TK。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变异毒株流行期间因感染新冠疫情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美国(Mortality Risk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Primarily for COVID-19 During the Omicron and Delta Variant Pandemic Periods – United States),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22年9月16日;71(37): 1182-1189。doi: 10.15585/mmwr.mm7137a4。PMID: 36107788; PMCID: PMC9484808。

[ii]“中国将对新冠疫情进行乙类乙管”,《中国日报》,2022年12月27日

[iii]ZHAO Junsong, CUI Li, HE Jiangbo, ZHU Xiaoyun, LIU Lihong, HUANG Wei, XU Xueqin, CHEN Kemin。上海22,351例无症状体检者低剂量CT肺癌筛查初步分析[J](Lung cancer screening by low-dose CT in asymptomatic population undergo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22 351 cases in Shanghai[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Journal of Diagnostics Concepts & Practice),2019年,18(2): 183-188。

[iv]Xie, Y., Xu, E., Bowe, B等。新冠疫情对长期心血管风险的影响(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of COVID-19)。《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28,583–590 (2022)。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1689-3

[v]Sara Y. Tartof, Deborah E. Malden, In-Lu Amy Liu, Linda S. Sy, Bruno J. Lewin, Joshu T.B. Williams, Simon J. Hambidge, Jonathan D. Alpern, Matthew F. Daley, Jennifer C. Nelson, David MaClure, Ousseny Zerbo, Michelle L. Henninger, Candace Fuller, Eric Weintraub, Sharon Saydah, Lei Qian。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的医疗健康设施使用情况(Health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6 Months Following SARS-Cov-2 Infection)。JAMA Network Open,2022;5(8):e2225657。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