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展望: 经济衰退是否迫在眉睫?

在通货膨胀率(“通胀率”)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下,全球主要央行坚定不移地提前加息。9月21日,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为今年连续第三次如此大幅度加息,联邦基金利率升至3.00-3.25%。英国央行紧随其后,9月22日宣布加息50个基点,基准利率上调至2.25%。本月早些时候,欧洲央行也决定加息75个基点,基准利率上调至1.25%。

更重要的是,各国央行还纷纷发出强烈信号,表示愿意以经济疲软甚至经济衰退来换取通胀下跌至目标水平。虽然主要发达市场中经济衰退的风险有所提高,但伴随经济衰退出现的需求破坏是推动通胀下跌的必经阵痛。由于本轮通胀主要由供给侧因素(例如供应链中断)驱动,仅仅依赖货币政策控制价格压力的效率难免降低,尤其是在全球多数主要市场尚未实现财政紧缩的情况下。

在美国,美联储不太可能在2023年底之前转向宽松政策。尽管经济衰退的风险很高,但预计欧盟将在能源价格飙升的背景下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在英国,英镑的大幅贬值,以及对高通胀和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将使英国央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紧缩货币政策。

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全球主要市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下行趋势持续,消费者信心减弱。美国ISM PMI徘徊在50左右,处于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参见图1)。但另一方面,报告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招聘规模稳步扩张,几乎没有裁员的迹象。今年4月,中国官方PMI数据大幅下降,但6月反弹至50以上。8月PMI升至53,接近2021年的水平。

图1:中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资料来源:CEIC

尽管PMI数据传递出部分积极信号,但挥之不去的新冠疫情、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央行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仍为企业信心蒙上阴影。自上个季度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进一步趋平,呈现出与以往经济衰退时期相似的走势(参见图2)。

图2:美国10年期定期国债与2年期定期国债收益率之差

资料来源: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阴影区域表示经济衰退时期。

与此同时,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领先经济指标(LEI)在7月下跌 0.5% 后,8 月继续下跌 0.3% 至 116.2。市场认为,LEI 连续六个月下跌可能预示着经济衰退的到来。[1]

尽管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消费者支出表现良好,但上述因素加重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即将陷入衰退的担忧。在欧洲和英国,衰退风险同样高企。

亚洲情况如何?

西方国家经济疲软降将给亚洲市场经济发展带来强逆风。出口需求疲软以及资本和投资组合资金流入萎缩会对许多亚洲市场带来冲击。本文将聚焦两大主题:第一,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表现如何?第二,面对发达市场经济衰退和量化紧缩政策,亚洲市场有多脆弱?

1. 中国

与其他发达市场相比,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幸免面对部分重大挑战。尽管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波动,但中国的整体通胀率一直处于低位(2022年8月为3.1%),虽然经济增速已大幅放缓,但仍超过大多数发达市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增长疲软的阶段。例如,今年第二季度实际GDP仅同比微增0.4%。事实上,考虑到近年来GDP增长率保持在5-6%的水平,对中国而言,增速低于3%已经等同于衰退。尽管2022年中国出口增长基本保持强劲,但消费有所减弱,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进一步加深 (参见图3)。失业率也明显上升,尤其是年轻人群(6月,16-24岁人群的城市失业率为19.3%)。

图3:年初至今已出售住房的百分比变化

资料来源:CEIC

面对经济疲软,中国政府出台了更多激励政策。今年5月底,国务院发布了33项扶持措施。[2]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配套扶持政策,例如上海宣布了50项扶持地方经济的政策措施。[3]由于政策的实施与生效之间存在时间差,我们可以合理预期,到今年年底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改善。然而,经济复苏之路仍可能脆弱且不稳定,尤其是在本土个人消费方面。

总体而言,激励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有助于遏制增长放缓,但考虑到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尚未取消、外部需求减弱以及经济刺激措施需要时间发挥效用,今年余下几个月里,经济增长仍会较为低迷。全年而言,中国GDP增幅可能为3%左右。

2. 新兴市场是否会再度经历2013年“缩减恐慌”时的乱局?

货币紧缩和美元走强正给金融市场带来沉重打击。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是资本外流以及对亚洲市场的影响。2013年的“缩减恐慌”事件凸显了亚洲市场对剧烈震荡的资本流动的脆弱性。现在情况有所改善吗?2022年第二季度,亚洲新兴市场的股权投资资金流出400亿美元。[4]所有地区的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均在下跌,从年初至今,越南盾下跌4%,菲律宾比索的跌幅则高达15.6%。此外,亚洲新兴市场现在的债务规模比以前更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亚洲国家的债务规模在全球债务总规模的占比已从全球金融危机前(2009年)的25%提高到新冠疫情后的38%。[5]不过,目前亚洲金融市场总体仍保持稳定,得益于:

  • 国际收支状况改善:最脆弱的五个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百分比已从2013年的-4.0%提高到2021年的-1.4%。[6]
  • 新兴市场应对外部冲击的缓冲措施增加,特别是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安排
  • 亚洲的通货膨胀较为温和,为实际利率提供支持

结束语

发达市场经济增长前景疲软,将持续给亚洲市场带来压力。高通胀可能仍将持续,直至货币政策收紧到足以弥补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的水平。此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继续升级,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供给侧),并削弱投资者信心。

亚洲能够免受部分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幸免。强势美元将通过进口价格上涨将全球通胀传导至亚洲。亚洲能够受益于相对较低的出口价格,但当每一种货币相对美元都在贬值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出口价格偏低并不必然等于更强的出口竞争力。早些时候推出的刺激本土消费以及亚洲区内贸易/投资的举措,未来将大大提高亚洲经济增长的多元化程度。


[1] 更多详情,请参考conference-board.org/topics/us-leading-indicators。

[2] 参见中国国务院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5/31/content_5693159.htm。

[3] 资料来源: 《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Action Plan of Shanghai for Accelerating Economic Recovery and Revitalisation) 上海市政府。

[4] 资料来源:海外投资者上季度从新兴亚洲地区撤回400亿美元资金,情况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Foreign Investors Drained $40 Billion From Emerging Asia Last Quarter, and It Could Get Worse),彭博社,2022 年 7 月 4 日。

[5] 请参阅《亚洲经济面临增长放缓和通胀压力上升》(Asia’s Economies Face Weakening Growth, Rising Inflation Pressur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博客,2022年7月28日。

[6]  《面对美联储2022年货币紧缩,新兴市场债务有多脆弱?》(How vulnerable is emerging market debt to Fed tapering in 2022?),富兰克林邓普顿,2021 年 12 月。